团队
介绍

01
课题组简介

我们是谁

推进未来素养与未来福祉, 将未来思维融入设计创新,将未来素养融入社会创新。

设计未来(Design Futures)课题组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付志勇副教授主持,依托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和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立足设计未来研究,聚焦前沿创新理论、工具与实践方法,不断推进未来素养(Futures Literacy)与未来福祉,以期与各领域涉众共同创造弹性、繁荣、包容与可持续的未来。
我们力图将未来思维(Futures Thinking)融入设计创新,为设计赋予未来变量,通过未来审视当下设计与技术发展路径,具备愿景预见的洞察力;我们力图将未来素养融入社会创新,在产品与服务创新实践中融入对世界观、价值观的社会人文视角宏观思考,成为塑造未来的行动派。
02
方向介绍

我们的设计使命

当今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亟需新的理念、方法去审视变革,应对人类世的新挑战,以期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组织韧性,并推动地球积极变化。设计,作为一种创新性的预期行动,逐步从以物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以自然为中心向以未来为中心发展演变。“设计未来”(Design Futures)学科方向以设计学、未来学、预测学为基础,将事物的未来可能性——包含人类主体与外在客体的动态发展——作为设计的新内容与标准。它既是包含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知识体系,又具备独特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生态。
03
课题发起人

付志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副主任

课题发起人
付志勇,主要教授交互设计、服务设计、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本科与研究生课程。研究关注于智能产品与服务设计、以人为本的城市与设计未来等领域。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998年日本筑波大学和2008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访问学者。2014至2020年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主要策划组织者,多次任职于ACM SIGCHI和HCII等国际会议组委会。
04
人员构成
0
博士后研究员
0
博士研究生
0
硕士研究生
05
学术研究团队

教师及博士后研究员

xq

夏晴 博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8级博士,曾就职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2012年参与美国华盛顿大学World Lab暑期工作坊,曾在美国微软Design Expo进行设计作品发表。2013年共同发起和组织Designow设计创新工作坊。2018年参与策划和组织Design 3.0国际会议,2020年参与组织设计未来在线国际会议,在HCII、IASDR等国际会议上多次发表论文。

李天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博士后研究员。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国际国内高级别学术会议(CHI等)并进行相关成果发表,获第十届高校设计研究博士论坛2019最佳报告奖,受邀为AHFE2022分主题主席。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并作为设计师与主研人员参与数项汽车造型与装备制造领域的横向设计实践及设计战略研究项目。研究方向包括“未来思维与设计思维”,“设计未来与愿景规划”以及“智慧出行与体验创新”。
lyq

刘玉琪

刘玉琪, 2021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艺术工学府,获博士学位。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国家公派奖学金获得者,日本九州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日本设计学会及日本感性工学会会员,曾任日本九州大学艺术工学研究院研究助理,并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设计思维与社会创新方向进行短期交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与艺术设计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设计未来与设计哲学”,“设计思维与未来思维”,“老龄化社会与未来数字福祉”,“老龄化产品与服务设计”,“ SDGs与可持续社会”等。参与全球设计顶会IASDR、KEER、HCII、ICCIA等国际会议并进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曾获国际感性工学研究会KEER2020最佳论文奖,已在国内外SCI、SSCI、EI会议和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

王佳玥

2022年毕业于日本千叶大学融合理工学府,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博士后研究员。日本设计学会会员。
于日本设计学会发表多篇论文,曾参与多项产学研项目,日本文部省科研费重大项目。

研究方向:
1. “安心·安全”产品设计机制研究,专注基于感性工学、人因工学、设计心理学、统计学等方法,将系统化设计思维与感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开发适用于智慧生活与共生社会的产品及服务系统。
2. 面向未来素养的设计未来融合学科建设研究,负责《设计未来学科建设蓝皮书》执行编辑。

龚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方向多为艺术类交叉学科,包括“设计未来与愿景设计”,“仿生与产品设计”,“3D打印与可穿戴”。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共16篇,其中包括SCI一区TOP期刊1篇(封面论文),二区期刊2篇(TOP期刊一篇),SSCI一篇。国家发明专利共23项,多次参与国际国内高级别学术会议。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英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以及多项横向课题等研究。

博士研究生

李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设计学博士在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信息艺术设计系交叉学科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04级新媒体专业学士

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新媒体专业,2015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交叉学科,导师付志勇副教授,联合导师崔保国教授。
硕士研究方向为服务设计与协同创新,博士研究方向为面向未来的情景建构设计方法研究。
2019年荣获光华龙腾奖·中国服务设计行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同年获得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行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

朱琳

学校 专业方向(研究方向):清华大学 信息设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设计专业博士在读,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ICACHI)秘书处成员。

研究方向为设计与科技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聚焦设计未来与创新工具,融合思辨设计、设计虚构和未来研究的方法,将未来思维融入设计思维,以通过设计进行研究(RtD)的理念开发创新工具,支持跨学科的设计研究与实践。

陈娱

新媒体艺术家,设计理论学者, 策展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硕士。曾担任2018年“后生命”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媒体总负责人兼执行策展人;2019年担任第八届深港城市双年展主展场科幻板块策展人,由她与著名科幻作家吴岩联合策划的科幻板块“九座城市,万种未来”主题展区获得第八届深双组委会大奖;策划2020、2021年设计未来国际会议,策划“远见·可见”设计未来国际作品展。2021年进入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系攻读博士学位,致力于未来思维、艺术与科技方向研究。

赵季儒

清华大学2021级信息艺术设计系在读博士。曾就职于华为2012实验室从事人机交互设计工作。现博士研究方向为人与产品的共情互动交互设计研究。

201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Human City Expo进行设计作品发表。2021年参与ICDF国际会议统筹工作。曾在HCII、ChineseCHI、Anticipation等国际会议上进行多次观点演讲、论文发表。

陈迪凡

陈迪凡(TC)现任 Dewey Innovation CDO,设计教育者、研究者、产品设计总监。研究领域包括体验设计、设计管理、人工智能以及设计教育。

曾任香港大学SPACE课程总监,主导研究生文凭(产品创新、服务设计)课程的设计与教学;香港理工大学客座助理教授,参与交互设计硕士、学士课程的教学;汕头大学CKAD副教授,主导数字媒体学士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以及八号空间多媒体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在近期工作中,参与了多家科技企业的设计工作,包括Tencent、oppo、vivo、Lenovo-Motorola、HKET等;横跨用户研究、产品策略、设计管理、交互设计、界面设计专业;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AR眼镜、社交平台、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助理等产品服务。曾荣获CES 2018创新奖、2013 Good Design Award等十多项奖项。

他目前为香港设计师协会会员、中国交互设计委员会IXDC委员、第二届交互设计国际会议ICID组委会委员。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获得荣誉文学士学位及多媒体科艺理学硕士学位,并拥有MIT大数据与社交分析证书及二十多项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

张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研究内容涉及未来服务与场景探索。拥有互联网与数字化咨询行业经验,专注于人本维度城市服务和场域体验设计,曾为多个企业和政府组织提供策略研究与设计咨询服务。

硕士研究生

hwl

黄尉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科普信息与交互设计硕士在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信息艺术设计系本科

来自海南海口,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科普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生二年级。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有设计未来方法和增强人类,关注智能技术与设计深度融合带来的人类能力边界拓展,探索科普教育与元宇宙的可能性。作为设计未来课题组的成员之一,曾整合并编排了设计未来方法和工具集,并在2021年设计未来国际会议上首次发布。

邬艺丹

邬艺丹,2020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同年免试推荐至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系(信息设计方向),研究方向为活动设计,数字创新,关注于与NGO合作的社会创新项目。

于雪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信息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在读
四川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士学位

2020年川美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疫情期间接触到“元宇宙“概念并产生好奇,在兴趣的驱使下开始探索数字空间中的科普体验,旨在以艺术设计促进科普教育、知识传播,发挥科学知识在人文关怀、社会预见中的积极作用。

师佳源

师佳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级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硕士在读。2021年取得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

研究关注方向有人屋交互、虚实共生的空间体验等。参与组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未来课题组的“元宇宙未来艺科知识星球共创计划”。致力于空间体验与人因交互体验的交叉融合。

武鸿飞

武鸿飞,201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现就读于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对亚洲文化比较感兴趣,有日本和韩国的交流经历。

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增强现实在运动领域的应用。

王麒瑞

王麒瑞,202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同年推荐免试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研究方向为多媒体视觉与交互设计,数字创新与体验设计,关注于未来思维视角下的设计与科技创新研究。

杨博琳

清华大学2021级美术学院科普信息方向硕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本科

生于北京,2017年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信息设计专业学习,2021年创作毕业设计“科幻故事生成器”,同年就读于科普信息方向硕士,导师付志勇教授。

白天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2级信息艺术设计研究硕士在读
北京交通大学艺术学学士学位

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有人机交互、服务设计、用户体验设计。

包毅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未来城市与设计未来的方法研究,探索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机制,关注跨学科的设计理论与实践,聚焦于人机共智与自然系统对城市环境体验的改变与转型。

钱沣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3级科普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硕士在读
北京邮电大学2018级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本科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信息艺术设计方向专业,以数字创意结合信息科技为理念,关注智能媒体平台下的数字IP、网络产品、数字展示等技术及应用,建立了信息艺术的知识体系学习并掌握了创意与设计能力以及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信息艺术相关的创意与艺术项目。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科普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致力于挖掘文化价值,科普信息于大众。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元宇宙背景下的信息科普新方式、新型科普展览策划与展陈设计,跟随未来信息的发展继续探索科普设计的新能量。

杨瀚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2级信息艺术设计研究(交叉学科)硕士在读
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艺术学士学位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学士学位

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22年进入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系就读交叉学科。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有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服务设计。今后会更加关注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全新应用,致力于探索新型的人机协作关系,寻求人机协同设计的新范式。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