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01
研究方向

四大研究方向

创新:
面向数字化经济

团队立足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社会技术语境,聚焦从“美好生活”到“未来福祉”的范式转型,结合元宇宙,探索未来导向的产品服务及经济模式,为企业和公众创造新价值

教育:
面向前瞻性教育

团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素养实验室网络合作,为社会、产业和教育领域的创变者,提供未来素养的知识体系、方法工具与教育生态,培育具备未来素养和未来塑造力的人才

传播:
面向可持续发展

团队面向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基于开放创新模式,在信息科技支持下,为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和社区营造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和解决之道,以主动设计和跨界创新应对抗解问题。 

连接:
面向全球性挑战

团队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共性问题,围绕设计未来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会议与工坊、创作与展览、赛事与孵化的形式,汇聚青年力量与智库网络,以国际化行动贡献中国智慧。

美好生活&产品服务

在Web 3.0与数字生活的语境下,我们聚焦 “美好生活”和“未来福祉”的范式转型,从产品服务创新的衍生领域出发,通过理论建构与行动反思,构建行为数据资产,推演设计原型,提供前瞻方案。我们通过“未来福祉”视角契入包容性设计研究领域,建构未来美学范式,探究未来产品的共情共生形态,不断为企业、政府和公众创造价值。

(1)美好生活 · 未来福祉
致力于在新场景与服务中融入福祉体验,并实现科技向善的目标。该方向与元宇宙科技平台合作,从数字福祉到未来福祉的研究,基于未来人物库,构建不同功能的数字生活与工作空间形态。


(2)美好生活 · 未来美学
聚焦未来美学与未来生活形态的描绘与构建。课题组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手段,探索未来的工作模式;课题组挖掘未来场景与未来人设,建构未来美学的研究方法论。

(3)美好生活 · 未来产品
在Web3.0与数字生活的语境下,关注产品形态从器物、文化、情感到隐喻的意义层级跃迁;关注智能产品作为“附身工具”的价值维度及其思辨属性;关注未来产品共情共生关系。


(4)美好生活 · 未来健康
立足于可穿戴与数字化适老等领域,基于设计预见与包容性设计方法,为可穿戴及数字健康提供新视野。通过与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企业的合作,探索未来生活场景和产品服务的新方案。

美好生活&
产品服务
在元宇宙的集体虚拟共享空间中,我们将研究重点置于一个多用户虚拟环境,用户在其中创造三维环境与物体,并以虚拟化身在其中产生互动,其目的是通过建筑构成和历史演变场景构建来让体验者亲身感受科普文化、历史遗产。

未来素养&未来思维

“设计未来”正在成为新的学科增长点,全球多所领先的大学正在开展学术研究及专业教育,培养应对未来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我们基于“设计未来”的前沿探索,从跨学科的视角构建出设计未来的知识生态与培养体系,并与联合国机构、海外大学和专家合作开发课程、教材和设计工具,支持本专业方向的构建与实施。

(1)创新 · 新知识
“创新 · 新知识”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素养理论及框架为出发点,与未来素养教席负责人、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合作,基于设计学和未来学的融合思路,通过课程、书籍、词典与论文构建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未来”知识体系。


(2)创新 · 新基建
“创新 · 新基建”是依据数字化智能化方法构建的创新基础设施,为创新者提供“设计未来”平台、工具和资源库的支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式平台,未来学及设计学工具,开源技术解决方案素材等内容,助力创新创意想法落地。

(3)创新 · 新实验
“创新 · 新实验” 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素养网络合作,开展一系列的未来素养工作坊(FLL)、未来创想实验室及创新创业竞赛,为青年创新者提供“设计未来”实践活动平台。

(4)美好生活 · 未来健康
“创新·新视野”旨在建立“设计未来”国际学术联盟和交流平台,通过举办设计未来国际会议(ICDF)和构建全球设计未来网络(GDFN),为教育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设计未来”生态体系的国际资源支撑。

未来素养&
未来思维

艺科竞赛&未来展览

在艺术与科学融合的“临界点”上,我们立足艺科竞赛与未来展览,通过国际化的创新赛事、数字化的展览方式,思辨性的创新作品,面向科普教育和艺科创新领域、基于元宇宙的数字模式,打造未来科学中心、未来艺术展馆、未来艺科基地孵化平台。

(1)艺科融合 · 创新赛道
通过国际化的艺科赛道为文创团队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释放青年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围绕科技、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社会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青年团队的创新力。


(2)艺科融合 · 内容资产
以艺科融合与数字人文的思路探索数字化策展、沉浸式展厅的设计转型。利用XR(VR、AR、MR)等沉浸式科技手段,聚焦元宇宙、加密艺术、创作者经济等议题,探索内容资产转化模式,构建数字文创馆。

(3)艺科融合 · 作品创作
以科幻和设计融合的视角,从AI城市的演进与进化角度出发,探索未来城市形态,基于智慧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和设计虚构(Design Fiction)方法,围绕教育、生命科学、健康、交通、体育领域产生未来故事,创作虚拟现实体验作品。


(4)艺科融合 · 科普教育
基于设计未来与情景规划的方法,探索情景体验和参与式设计在科技馆及科学中心的应用模式,研发数字人、数字科普教育内容,结合元宇宙世界构建(World Building)的机制,建设非正式的学习空间、元宇宙科普实验室和体验空间。

艺科竞赛&
未来展览​
针对北京冬奥会运行指挥保障中跨层级、跨时空多源数据融合和信息呈现的需求,研究基于多源数据的大范围比赛场景三维构建与语义理解技术,研究并构建支持冬奥会态势信息可视化的混合现实电子沙盘和数据可视化引擎。

人本城市&未来社区

响应全球化气候挑战和数字化革命,我们融合未来思维和设计创新理念,设计预见与情景规划方法,开展远程与在地研究,构建数字化融合的城市场景,从经济活力、环境质量、文化传承和社会公平的四个维度,为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提供未来愿景预见方案,助力人本城市的数字化变革。

(1)人本城市 · 聚合系统
“人本城市 · 聚合系统”立足于智慧城市研究与多学科综合视角,围绕智慧城市与人工智能的聚合理论,与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团队合作,探索城市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的应用模式,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探讨人工智能城市对人类生活、工作和休闲重构方案。


(2)人本城市 · 气候行动
“人本城市 · 气候行动”立足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应用气候挑战难题,开展“循环经济”和“双碳目标”相关的前瞻性研究。通过与创新型企业、社会机构及青年社区合作,助力低碳环保与绿色设计行动。

(3)人本城市 · 共益社区
“人本城市 · 共益社区”强调通过用户与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共创解决实际问题,面向智慧生活、智慧出行、公共空间、老龄社区等领域,与社会企业与机构合作,为包容性社会创新项目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4)人本城市 · 数字生活
“人本城市 · 数字生活”通过设计未来方法,构想与迭代元宇宙(Metaverse)的未来数字生活场景;构建设计师共同参与的生态平台和设计系统;挖掘用户行为数据价值;形成定制完善及运营服务能力;并针对元宇宙独特的经济系统探索新兴业务模式,为行业转型提供案例和标准。

滚动到顶部